市农业农村委关于印发《365bet网上娱乐_365BETAPP官网_365体育平台网址农业科技创新“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涉农区农业农村委、市农科院、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有关单位: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根据《“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365bet网上娱乐_365BETAPP官网_365体育平台网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我委编制了《365bet网上娱乐_365BETAPP官网_365体育平台网址农业科技创新“十四五”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365bet网上娱乐_365BETAPP官网_365体育平台网址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年4月14日
(此件主动公开)
365bet网上娱乐_365BETAPP官网_365体育平台网址农业科技创新“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依据《“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365bet网上娱乐_365BETAPP官网_365体育平台网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三农”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取得显着成效。“十三五”以来,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服务、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事业取得显着成效,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着增强
“十三五”期间,我市通过实施科技创新重大专项,种业、智能农业、高端兽药等优势领域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一是开展蔬菜、肉羊、生猪、水稻、水产品等动植物优势种业攻关,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黄瓜、粳稻、花椰菜、青麻叶大白菜、肉羊和淡水鱼等种业发展在全国的竞争优势持续增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主要畜禽良种覆盖率均近100%。二是农业物联网技术居于全国前列,物联网器件设计与制造、短距离无线通讯、网络构架与运营等主要环节已具备产业化能力,在智能化饲喂、智能育种、智能控制等方面形成一批配套系统成熟应用,智能农业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三是研发出禽流感DNA疫苗、重组新城疫基因VII型灭活疫苗、猪口蹄疫O型多表位基因工程疫苗等国际领先疫苗,初步建立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临床与安全性评价到中试和产业化的产业技术创新链。
(二)产业技术体系助力产业升级
2017年启动实施了365bet网上娱乐_365BETAPP官网_365体育平台网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先后建立了水产、蔬菜、生猪、奶牛、林果、水稻六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通过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和试验站的梯次构架配置,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进行集成攻关,重点研发选育新品种,创新绿色种养殖技术和生产模式,研制绿色农业新产品,延伸农产品产业链,突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累计解决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207项,示范推广新技术379项,累计培育或引进农业品种420个,研发新技术247项,助力培育宁河、宝坻、滨海新区三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奶牛、生猪两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津南小站、蓟州出头岭等五个产业强镇,有效提升了我市农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同时,开展相关农业产业经济研究,破解产业发展难题,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针对极端灾害天气、蔬菜药物中毒舆情、非洲猪瘟疫情、农业生产突发事件等开展及时精准服务,有效减少产业损失。
(三)科技推广示范带动效应凸显
“十三五”期间,累计立项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222项,共引进新品种871个、新技术117项、新产品59个、新设备124台(套)、新专利27项,共筛选、推广、转化新品种349个,新建农业科技示范户5553户,带动农户2.1万户,培训6.6万人次。一是在300余个困难村推广早熟高产转基因抗虫棉花、优质松花菜、“源丰10号”玉米、“申浙1号”缢蛏等新品种,以及非常规饲料资源利用等实用技术,促进困难村农户增收致富。二是围绕小站稻产业提质增效,进行精准水肥药配比利用信息化技术示范与推广,推广小站稻保鲜储藏包装技术创新,示范推广“水稻+N”立体种养技术。围绕强筋麦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推广“石优20”“津强10号”等优质强筋麦品种。围绕设施蔬菜关键技术问题,试验成功礼品西瓜、甜瓜等“一种多收”的栽培管理模式,推广食用菌优质品种。三是建立优质肉羊“育、繁、推一体化”集成创新商业育种模式,优化完善核心群和扩繁群。推广海淡水鱼健康养殖技术,破解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四是示范减肥减药精准化施肥,对果蔬生长中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全程监测,科学选药,精准施肥,降低残留,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健全
市、区、镇三级联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强化,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人员总数达到3043人,市级、区级、镇级人员比为14:52:34,本科以上学历占37%,中级职称以上占49%,50岁以下占64%,人员结构不断优化。市级组织全市农业科研推广机构、涉农企业等科研力量加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区级组建技术指导团队,形成当地技术操作规范,依托示范基地展示推广,组织农技人员开展指导服务。镇级遴选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通过指导服务、技术培训、提供农资等方式,推动示范主体学习应用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农机具。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服务产业发展、满足科技需求为中心任务,科学谋划,尽职服务,悉心指导,已成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五)农民教育培训机制日益完善
“十三五”期间,我市持续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建立“政府主导、农业农村部门抓总、多部门配合、农民自主选择”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运行机制,完善以目标任务、组织推动、教育培训、政策保障和考核评价“五大体系”为抓手的培训模式,引入社会培训机构,建立起“一主多元”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先后认定农民教育培训机构45家,取得显着成效。一是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已累计培训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高素质农民2.8万人,重点围绕1000个困难村主导产业,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培训,到2020年年底每个困难村至少有5人参加过高素质农民培训。同时,每年每个困难村遴选一名技术骨干,参加分行业的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困难村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二是开展实用技术普及培训。围绕农民收入倍增、稳产保供、防灾减灾等“三农”重点工作对技术的需求,广泛开展种养殖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7万人次,提升了农民生产技能水平,助推增收致富。三是开展学历教育。依托365bet网上娱乐_365BETAPP官网_365体育平台网址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展农民成人中专学历教育1万人,通过产教融合和职教衔接,提高了农民自主完成学历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农民文化素质提升。
二、存在问题与需求分析
(一)存在问题
1.农业科技创新优势面临巨大压力。我市虽然在种业科技、高端兽药、农业物联网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行列,但农业科技创新整体优势还不明显,面对全球空前激烈的科技竞争,面对《365bet网上娱乐_365BETAPP官网_365体育平台网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建设“三美四乡”的目标要求,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与农业科技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特点还不相适应。农业科技优秀拔尖人才少,缺少院士、领军人物和优秀创新团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供给不足,亟需塑造科技新优势。
2.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效能有待提高。我市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排名不高,根据中国农科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报告》,天津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为24.14%(排名17,33个地区,含香港、台湾)、专利申请量指数为22.92%(排名17)、授权量指数为24.28%(排名19)、维持年限指数为25.22%(排名19)。同时,我市农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相对较少,研发单位竞争力一般,受地域空间限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授权量也不多,获国家科技成果类奖项较少。
3.农业科技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单位“各自为战”的竞争性格局没有根本扭转,协同创新机制不健全,创新资源分散,农业科技创新学术评价体系和导向机制尚不完善,产学研用结合还不紧密,企业研发能力不足,远未成为技术创新、成果产出与转化、创新投入的主体。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机制尚待健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还不够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面临诸多困境。
(二)需求分析
1.实现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迫切需要科技支撑。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全球粮食安全出现严峻挑战,我市作为农产品主销区,也要保证一定的自给水平,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建立好外埠农产品专供基地的同时,大力推动天津小站稻、优质麦、特色蔬菜、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确保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需要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大农业规模化、机械化、轻简化、标准化及节水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强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同时,随着社会消费结构的加快升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多样化和高品质食物的营养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重视相关领域的攻关,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农产品监控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推动全过程信息化。
2.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迫切需要科技支撑。我市农业发展面临着中低产田占比较大、土地盐碱化严重、淡水资源短缺等资源障碍因素,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业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生产方式难以为继。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生物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迫切需要加快实现核心种源自主可控。实现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农业节本增效、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迫切需要加快解决农业减排降碳、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现实问题,加速农业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和新材料应用。我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建设“三美四乡”,破解发展瓶颈、培育新的发展动能,要放大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扩散效应,研发引进适合本市资源特点的新品种,提高品种生产性能,研发与品种、产品结构变革相匹配的种养殖技术,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生产方式技术,农产品保鲜加工及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推进产业链系统整体功能价值提升的集成技术体系构建,形成信息服务网络化、资源管理数字化、生产过程管理精准化和装备智能化,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环节、多学科、全领域的技术集成应用,立足天津、面向全国,引领和支持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3.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迫切需要科技支撑。我市优良的海陆空区位条件,可以直接对接国际市场,大量的国外农产品可以直接进入我市市场,对我市农业产业、品种、技术、生产资料等影响很大,并已经对我市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压力,为此,在未来技术选择上,要强化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技术需求。与周边地区(河北、山东)相比,我市农业生产的地租和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造成农产品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不明显。要依靠科技进步,借助大都市的信息、科技和市场优势,从单纯地追求产量的技术,向绿色、生态、高效、优质、安全的先进实用技术转变,通过立体农业、工厂化农业、基因工程、生态种养、营养强化等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与产品质量,通过高品质和差异化优势赢得市场,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4.破解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瓶颈迫切需要科技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在通过产业振兴实现农民增收,这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问题,迫切需要引入多种现代科学技术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促进农业节本增效,为农民稳定增收打下坚实基础。从供给端来看,需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高素质农民,确保农业产业技术服务到村、产业到户、培训到人,提升农业技术帮扶的精准度,通过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支撑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从需求端来看,强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助农惠农,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助农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三、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以科技支撑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主线,对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重点,聚焦科技创新、种业发展、农业生态等“卡脖子”问题,加快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扎实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助力打好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突破瓶颈制约、打造战略力量、强化科技服务、推进科企融合、突出环境治理、培育高素质农民,为建设“三美四乡”,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是需求导向原则。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把着力解决制约优质高产、节本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二是精准聚焦原则。聚焦产业技术、绿色投入品、优质农产品、服务平台和政策措施供给,做强农业创新主体,提升农业产业能级,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科技供给新体系。
三是自主创新原则。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增强农业科技基础性工作、基础研究和集成应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链,强化原始创新,实施一批农业科技创新行动,努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造区域农业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
四是开放合作原则。统筹协调好各类创新机构的分工协作,联结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为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增强运用全球农业科技资源的能力。
五是改革驱动原则。持续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合理配置农业科技资源,创新运行机制,建立运转高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以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释放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效率、净化创新生态。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农业科技创新环境显着改善,科技引领农业产业发展能力显着增强,科技支撑农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显着增强,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1.农业科技创新环境显着改善。农业人才管理和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使用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创建一批区域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一批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达到5个、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达到40个,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整体水平显着提高。
2.科技引领农业产业发展能力显着增强。在现代种业、农业生物制品、农机装备、智能农业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
3.科技支撑农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显着增强。强化科技创新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农业资源环境、绿色种植、生态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土壤固碳等技术体系基本构建,协同推进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到4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5%。
农业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指标与目标值
一级 指标 | 二级指标 | 2020年 指标值 | 2025年 目标值 | 属性 |
农业科技创新环境 | 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个) | 3 | 5 | 预期性 |
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个) | 31 | 40 | 预期性 | |
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家) | 105 | 120 | 预期性 | |
市级以上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个) | 0 | 2 | 预期性 | |
培训高素质农民(人次) | 28000 | 38000 | 预期性 | |
科技引领农业产业发展能力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68 | 72 | 预期性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90 | 90.5 | 预期性 | |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 | 96 | 99 | 预期性 | |
年产值超亿元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个) | 1 | 3 | 预期性 | |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 | 95 | 95 | 预期性 | |
科技支撑农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 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 | 40 | 43 | 预期性 |
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 | 40 | 43 | 预期性 | |
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98 | 98 | 预期性 | |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 86 | 90 | 预期性 | |
农田残膜回收率(%) | 80 | 85 | 预期性 |
四、重点任务
“十四五”期间,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实施过程中的现实需求,坚持科技创新、聚焦体制创新、注重载体建设、强化队伍建设、推动环境治理,加快构建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配置资金链的新型科研组织和管理方式,为建设“三美四乡”,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重点实施4大方面12个行动:
(一)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转化
1.现代种业提升支撑行动。一是加强农业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种业企业优势,建设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基因发掘平台。加快高通量分子鉴定、等位基因规模化发掘等技术应用,开展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和应用研究。二是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优势和特色种业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取在优势种源关键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成果。三是加快农业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应用。支持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优势企业紧密合作,以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主攻方向,加快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应用,推进生物育种向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发展。
2.农业绿色低碳科技发展行动。一是补齐农业领域低碳绿色发展的科技短板,梳理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以及农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重大科技需求,组织开展农业减排固碳科研攻关,形成一批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发布重点行业减排固碳技术目录。二是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推进武清区、西青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开展绿色技术应用试验,建立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开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推进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建设。三是推进绿色低碳技术集成创新。创新研发应用土壤改良培肥、节水节肥节药、废弃物循环利用、绿色加工等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研发绿色高效功能性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高效低毒低残留兽药、绿色高效饲料添加剂、可降解地膜等绿色投入品。四是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推进农产品农兽药等污染物残留动态监测和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挖掘农产品营养品质特征指标,构建品质评价与分等分级标准体系。
3.智能农业创新引领行动。围绕数字乡村建设,助力打造智能农业创新高地,提升智能农业的引领作用。一是强化天津智能农业研究院建设。实现智能农业和智能装备的科研、检测、中试和集成示范。二是强化无人农场建设。示范引领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大田、智慧设施、智慧果树、智慧渔业生产应用场景。三是推进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研发推广。立足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目标要求,以感知、决策(控制)和执行三大功能为核心,加快植保无人机、残膜回收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备等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示范推广节种节水节能节肥节药的农业机械。四是聚焦农产品加工装备。推进大宗农产品产后减损和加工技术装备创新,实现农产品多元化开发、错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推广农产品智能加工技术与装备。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行动。瞄准种业、节水等关键核心技术、战略性产品和先进适用装备,建立创新使命清单和揭榜项目清单,探索实施“揭榜挂帅”“赛马”“信用激励”等制度,着力加强重大科技成果的集成熟化、示范推广和转化应用,围绕我市粮食安全和“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乡村建设行动以及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等“三农”重点工作,重点转化一批经济性状突出、发展潜力大的新品种,大力推广一批产业急需、绿色安全、效益显着的适用技术,支持种业科技、优势产业、“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农业、循环农业、健康养殖、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延伸农业产业链,全面推进质量兴农、科教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
5.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行动。一是持续推进蓝天、碧水、渤海、净土四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因地制宜研发集成和熟化推广农业农村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处理、农村改厕及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模式,引领农业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和生产生活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大力推进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因地制宜选用安全利用治理修复技术措施,确保到“十四五”末我市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左右。三是推广高强度地膜、地膜回收捡拾机具、地膜资源化利用等重要产品和关键技术,分区域、分作物做好农膜回收工作,合理布局回收网点,建立健全农膜回收机制和体系,确保各涉农区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四是加强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梳理调整现有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督促落实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管护责任。五是开展我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全面普查、监测和防控,对农业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外来入侵植物、检疫性病虫害进行长期监测预警与防控,确保农业生态和农业生产安全。
(二)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6.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行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深化我市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改革,优化学科体系,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释放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探索研究农业科研机构创新与服务绩效评价改革的相关办法,推行科学绩效评价体系,突出主体定位与核心使命,强化分类评价指导。深化农业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健全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探索赋予科技人员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加强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发扬农业科技创新精神。鼓励科研人员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鼓励探索、潜心研究的良好创新氛围。
7.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引育行动。在参与承担生物育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大科技任务中,打造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战略科学家队伍。充分发挥各类平台和项目作用,依托365bet网上娱乐_365BETAPP官网_365体育平台网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培养一批富有奉献精神,能够解决“保供、解卡、防风险、绿色转型”等产业难题的农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三农”情怀厚、创新潜力突出的40岁以下的青年人才,在实施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创新平台建设等工作中挑大梁、当主角,打造战略后备力量。用足我市人才政策,通过机制创新由海内外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使我市成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地。
8.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提升行动。一是强化都市农业、农产品加工、智慧农业、食用菌等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运行水平和创新能力,探索融入我市“海河实验室”组织架构体系,支持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力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现零突破。二是构建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发展平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围绕“津菜进京”等项目实施,深化三地科技项目合作,打造现代高效农业协同创新示范区,用好用足三地人才技术资金资源,推动建立农业科技专家库、成果库、需求库。
(三)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9.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升行动。强化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责履行,提升农技推广机构能力水平,强化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通过分层分类培训,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打造成“一懂两爱”、高效服务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实行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家庭农场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等相结合的“一主多元”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0.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业科普行动。以满足农民理念知识技能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关键,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行动,培育农业经理人等经营管理型、种养大户等专业生产型和从事生产经营性服务的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大力开展农业科普活动,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动员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在全市范围开展送农业科技下乡服务活动,积极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会同有关部门深化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广大农民推介绿色、优质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11.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升级行动。一是围绕全市农业主导产业,用足“产学研”科技资源,形成创新合力,适时组建家禽、小麦、玉米三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提高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合理激励约束机制,确保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有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有力支撑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紧紧围绕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重点任务,进行畜禽重大疫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养殖场环境控制技术集成示范、农作物高端优质品种创新及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创新、水产工厂化养殖技术创新、林果产业功能拓展与高效发展等技术攻关,解决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共性瓶颈问题,在支撑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
12.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行动。选择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涉农区,优先启动市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优中选优积极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探索构建科技支撑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机制新模式:一是汇聚全市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力量,统筹好各渠道资源,促进院(校)区深度合作与开放共享,形成共建工作合力。二是通过科技赋能推动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素质提升、市场主体培育、产品质量安全等,树立区域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典型。三是引导广大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在共建区内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分享科技红利,让产业效益变成农民收益。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完善统筹推进的规划实施机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谋篇布局,做好重大任务分解和落实。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涉农相关部门、单位联动的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合作工作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在人才信息共享、难题会商等方面加强合作,形成科学高效、公开透明的组织管理制度。定期发布我市重大农业科技需求,针对产业薄弱环节,着力解决制约我市农业发展、安全的重大科技难题。加强项目、平台、人才、基地等科技资源统筹协调,引导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科技型企业等创新资源共同参与,形成政产学研用协调推进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格局。
(二)强化政策支撑。构建“稳定投入、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对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稳定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支持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融资,提升企业的农业科技创新风险防控能力,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创新团队、创新平台、创新型领军企业的扶持政策。健全农业技术市场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物化技术的开发,形成畅通的供需交流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引导科技创新机构通过科技成果市场化实现创新价值,完善技术市场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及市场法规的执法体系。
(三)强化规划实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实施,构建动态管理模式,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与调整机制,对规划目标完成、重点任务实施进度和政策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及时掌握规划实施情况。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作用,创新涉农区农业科技进步年度评价办法,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安排重点项目的依据。为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在监测评估的基础上,必要时在履行规定程序基础上,可对规划指标和任务部署适时进行科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