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1月16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介绍2022年知识产权相关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2022年知识产权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先生,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先生,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女士。
下面,首先请胡文辉先生作介绍。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2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质量优先,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显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2022年全年知识产权相关工作情况。
(一)主要数据
专利方面:全年授权发明专利79.8万件,实用新型专利280.4万件,外观设计专利72.1万件。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7.4万件。专利复审结案6.3万件,无效宣告结案0.79万件。中国申请人通过《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提交外观设计国际注册申请1286件。
截至2022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21.2万件。其中,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28.0万件。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4件。
商标方面:全年注册商标617.7万件。完成商标异议案件审查16.9万件。完成各类商标评审案件审理41.2万件。收到国内申请人提交的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5827件。
截至2022年底,我国有效商标注册量为4267.2万件。
地理标志方面:全年批准地理标志产品5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514件。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市场主体6373家。
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495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7076件。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方面:全年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发证9106件。
截至2022年底,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累计发证6.1万件。
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方面:全年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案件5.8万件,办理维权援助申请7.1万件,受理纠纷调解8.8万件。
全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项目达2.8万个。质押融资总额达4868.8亿元。
(二)主要特点
一是有效发明专利实现量质齐升。我国是世界上首个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超300万件的国家,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2.4万件,同比增长24.2%,占发明专利有效量的比重超过四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也显示,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二是国内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截至2022年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35.5万家,较上年增加5.7万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32.4万件,同比增长21.8%。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1.2万件,占国内企业拥有总量的65.1%,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三是数字领域技术创新日益活跃。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信息技术管理、计算机技术等数字技术领域有效发明专利增长最快,分别同比增长59.6%和28.8%。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2.5万件,同比增长17.9%,专利储备不断增强。
四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2022年全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连续三年保持40%以上的增速。惠及企业2.6万家,其中70.5%为中小微企业,为其应对疫情冲击和平稳健康发展带来了“真金白银”。
五是国外在华知识产权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22年底,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有效量达86.1万件,同比增长4.5%,涉及国外企业5.8万家,较上年增加0.2万家。国外在华有效注册商标203.0万件,同比增长5.9%。知识产权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作用持续显现。
以上就是相关情况。下面,我们愿就有关内容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寿小丽:
谢谢胡文辉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刚才发布提到,国外在华有效专利数量和商标数量稳步增长,请问在强化外商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过去一年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谢谢。
胡文辉:
谢谢你的提问,外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大家非常关注,这个问题请知识产权保护司的张志成司长回答。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
谢谢这位媒体朋友。无论是中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中国政府始终一视同仁,同等保护。就像这位媒体朋友所说的,刚才胡局长发布时也介绍了国外在华有效专利数量和商标数量是稳步增长的,这充分说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在华的外商投资企业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在快速协同保护方面,202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新建了10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达到了97家。有关中心对所在地区备案的外资或合资企业,提供与国内企业同样的快速协同保护服务。目前,在国家级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备案的外资和合资企业达到了2900余家。
在行政保护方面,稳妥处理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在办理的首批2起重大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请求主体就是外资企业。案件的办理及时制止了侵权行为,受到了业界的普遍好评。
在合作交流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会同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中国贸促会等部门,听取外资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协调解决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困难和诉求。组织编写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效英文通讯,通过中国国际商会驻外机构及其多双边合作机制向全球70多个国家340余家商会组织发放,加深外资企业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实际情况的了解。通过博鳌亚洲创新论坛与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跨国公司青岛峰会专题论坛等活动,向全世界讲述中国知识产权故事,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成效的宣传力度。
知识产权保护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我们相信,中国将长期成为外商的投资热土,外资企业在中国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谢谢。
中宏网记者: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是衡量创新质量的重要指标,能否结合这个数据详细介绍一下指标的最新进展和特点?谢谢。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
谢谢你的提问。“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性指标之一。刚才胡局长也介绍了,截至2022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4件。这一数据较上一年提高1.9件,较“十三五”末提高3.1件,体现出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不断提升,发明专利结构持续优化,具体有以下特点:
一是企业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优势更加突出。截至2022年底,我国国内企业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6.8万件,同比增长28.7%,占国内总量的73.1%,比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所占比重高4.1个百分点,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储备进一步加强。截至2022年底,我国国内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中,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发明专利达到95.2万件,同比增长18.7%,所占比重为71.9%,产业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三是高价值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稳步提高。截至2022年底,我国国内高价值有效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为8.3年,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有效发明专利达到44.4万件,同比增长39.0%。高价值发明专利的市场价值更加凸显,创新主体维持专利有效性的意愿不断增强。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把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育更多高价值核心专利,加快实现“两个转变”,以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们了解到,202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顺利完成了专利商标审查周期5年压减的目标任务。下一步,在持续提高审查质量效率方面还有哪些考虑?谢谢。
胡文辉: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专利商标的审查提质增效问题,社会上特别关注,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专利商标审查工作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核心的一项职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也对专利商标审查工作作出了重要的部署,明确了审查周期压减的具体目标任务。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成效。
正如您刚才提到的,去年我们提前顺利完成了专利商标审查周期压减目标任务,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的审查周期提前1年压减到了13个月,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提前3个月压减到了16.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提前2年压减到了4个月以内。发明专利与美国专利商标局、欧洲专利局和日本特许厅的审查结论一致性为90%,这几个局的审查结果在国际上关注度很高,所以几个局的审查结果一致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商标的审查抽检合格率达到了97.6%。专利商标审查的提质增效为持续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撑。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坚持质量优先的理念,持续提高审查的质量效率,更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
一是持续完善审查政策。根据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水平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发展需要,持续完善专利审查标准。在实用新型审查中正式引入明显创造性审查,来提升授权的质量。制定特定领域商标注册申请和使用系列指引,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合理使用商标。
二是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加强审查质量保障和业务指导的统筹管理,强化内外部审查质量评价,严把授权质量关,以高质量审查促进高水平创新和高效益运用。
三是巩固深化审查周期压减成效。发挥专利优先审查等机制作用,进一步压缩异议、评审等商标业务审查周期,满足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的多元化需求。
四是持续优化申请及办事流程。上线专利业务办理系统,不断提升业务办理的便利化程度,推进商标信息化系统的改造升级,提高商标审查的智能化水平。
五是继续严格规范申请秩序。强化专利申请源头治理和商标恶意注册打击力度,保持打击商标恶意抢注和囤积行为高压态势,及时做好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这些方面恶意抢注商标的处置工作,同时保护好商标权利人合法在先权利。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优化专利业务办理是为广大申请人提供知识产权保护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今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开通了一个线上“专利业务办理系统”,请问这个系统现在运行情况怎么样?谢谢。
胡文辉:
谢谢你的提问。我们的新系统社会各方都非常关注,我在这儿就您提到的情况给大家作个介绍。
正如你刚才说的,我们局里1月11日正式上线了“专利业务办理系统”。这是我们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关于“形成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指示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新开通的“专利业务办理系统”全面整合和优化了各类专利业务办理,重点突出了“便捷”和“高效”这两个方面的特点。
在便捷服务方面,一是统一了门户入口,对原有的多个登录入口进行整合,用户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平台完善用户信息后,即可实现一站式登录,极大便利了用户的登录。二是整合受理平台,集成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PCT国际申请、海牙申请等申请业务,提供一站式的受理服务。三是优化缴费服务,这是比较大的一点变化,对原有缴费系统进行升级,并拓展电子票据、费用查询等服务,支持银行卡、微信、支付宝、对公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这会极大便利创新主体缴纳相关费用。四是丰富办理方式,在原有网页版和客户端业务办理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移动端的业务办理方式。大家可以通过手机和一些移动的终端来办理业务。五是提升系统兼容性,能够适配更多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环境。这是便捷服务方面的五个特点。
在高效服务方面,一是新增批量业务办理,包括专利权评价报告、撤回专利申请等业务类型。二是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对接,拓展与国内外机构数据的自动传输范围,努力实现数据多跑路。三是提供信息化小工具,提高申请文件的撰写效率。
“专利业务办理系统”上线以来,得到了广大申请人、代理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大力支持。截止到1月15日中午12时,我们的统计数据是系统共接收新申请2.5万件,缴纳费用2万笔,手续文件5.4万件,系统运行整体呈现非常平稳的态势。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持续做好专利业务系统的优化升级,不断为社会公众提供更高质量的业务办理服务。谢谢。
天目新闻记者:
目前我国有效商标注册量已经突破4000万件,据了解,我国商标代理机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请问,在规范商标代理秩序、促进商标代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开展“蓝天”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加大商标代理监管工作的力度,促进商标代理行业健康发展。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监管体系。推动出台商标代理监督管理规定,组织开展商标代理机构重新备案。制定《专利、商标代理行业违法违规行为协同治理办法》,建立商标代理监管工作机制,推动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机构自治的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体系。
二是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聚焦代理恶意商标申请等违法违规代理行为,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2022年以来,各地共作出行政处罚近200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对3起违法情节严重的案件直接作出停止机构商标代理业务的决定。
三是持续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加强从业人员监管,对代理从业人员进行备案实名制管理。建立完善商标代理机构信用档案,健全信息的发布和公示制度,充分发挥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和知识产权信用管理规定的作用。
四是强化行风建设。开展“行风建设年”系列活动,推广知识产权代理行业服务公约,完善宣誓制度,组织开展代理典型案例推荐、先进管理经验交流、宣传推介、实习培训等活动。指导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规范,发布行业自律典型案例。
在这儿我还想借发布会的机会就商标代理机构重新备案做一点补充说明。重新备案这项工作,既是落实《商标代理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也是规范商标代理行业秩序、促进商标代理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规定》在去年12月1日正式施行,明确了备案三年有效期的制度,同时对备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商标代理机构需要根据新规定组织开展重新备案。商标代理机构的重新备案申请,目前正在进行中,将于今年2月28日截止申请,我局将于3月31日前完成重新备案的审核工作,并以适当的方式发布有关备案情况。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前不久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增加值的统计数据。请结合数据解读一下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情况。谢谢。
葛树:
谢谢你的提问。《“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提出“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工作任务,预期到2025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3%。从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呈现成长性高、创新能力强的特征,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专利密集型产业稳步壮大,有力贡献经济增长。经统计核算,2021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突破14万亿元,为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7.9%,继2020年迈上12万亿元台阶之后,再创新高。产业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比重两年累计提升0.82个百分点,达到12.44%。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6.5%,在去年基础上又提高了0.3 个百分点,成为稳增长、稳就业的重要产业。
二是新兴产业发展动能强劲,引领带动作用突出。2021年,医药医疗产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加快,同比增长40.9%,比上年提高30.8个百分点,增长最快;其后是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环保产业,同比分别增长18.1%和17.5%。生命健康、数字经济及“双碳”目标等相关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创新驱动特征显着。初步统计显示,2021年专利密集型产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3%,是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2.3倍;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981人,较上年增加53人,是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1.8倍,为培育壮大新动能提供了重要创新动力。
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2022 年美欧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为24%,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13%;欧盟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为17.4%,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11%。与美欧相比,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潜力还很大。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深入落实“十四五”规划任务部署,采取更加有力的知识产权政策,继续培育壮大专利密集型产业,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更好支撑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谢谢。
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据了解,这也是近年来在知识产权服务业方面涉及部门最多、范围最广的一份文件,能否介绍一下具体工作举措?谢谢。
胡文辉: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服务业发展的这份重要文件,大家关注度很高,请运用促进司的雷筱云司长来解答这个问题。
雷筱云: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培育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这次《意见》的出台是落实中央部署,对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意见》从6个方面提出了27项具体要求和任务举措。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产业、区域、企业、贸易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引导知识产权服务业加快与产业融合发展,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助力贸易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化服务供给质量和结构。从机构培育、品牌提升、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提升高质量服务供给能力的具体举措,明确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法律服务、运营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不同业态发展方向,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三是优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环境。坚持深化知识产权服务业“放管服”改革,从行业准入、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机构自治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优化行业准入条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行业管理机制,完善投诉监督机制,落实从业主体责任。
四是夯实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在数据基础、人才队伍、标准评价、研究统计、文化建设等方面,创新提出建设数据底座平台,建立分级分类评价标准,深入开展行风建设活动等切实举措,为知识产权服务业长期发展打好基础,积蓄能量。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意见,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明确提出建立保障权益、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据了解,过去一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一直在积极推动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我的问题是,请问该项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数据二十条”在建立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国家知识产权局高度重视数据的知识产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当中关于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任务部署,特别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数据二十条”的相关要求部署,积极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推进地方试点、成立指导专家组,扎实推动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在理论研究方面,我们围绕保护原则、保护主体、保护对象、如何保护和如何发挥保护作用等基础制度内容开展研究。
一是提出“四个充分”的保护原则,充分考虑数据的安全、公众的利益和个人的隐私,充分把握数据的特有属性和产权制度的客观规律,充分尊重数据处理者的创造性劳动和相关投入,充分发挥数据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是提出现阶段以数据处理者为保护主体,以经过一定规则处理且处于未公开状态的数据集合作为保护对象。
三是提出构建登记程序,通过登记方式赋予数据处理者一定的权利,有利于强化对他人不正当获取和使用数据行为的规制,也有利于激励市场相关主体投入更多的资源发掘数据的价值和促进数据要素的交易流通。
在实践探索方面,我们从2021年开始就在上海、浙江、深圳部署开展了前期试点工作,去年年底,我们又进一步将试点工作的范围扩大到了8个地方。这些地方从制度建设、登记实践、权益保护、交易使用等方面开展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浙江和北京先后将数据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写入了地方性法规,深圳探索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的登记工作。同时,试点地方通过与司法系统、数据交易所积极对接,推动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作为具有初步效力的证据和数据交易确权的依据。
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加快完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建,持续推进数据知识产权地方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路径。谢谢。
寿小丽:
最后两个问题。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我们都知道,地理标志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对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具有重要意义。请问,我国在地理标志对外合作方面有何突出进展?谢谢。
张志成:
谢谢。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对于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对外开放都具有重要意义。地理标志对外合作方面,我们正在按照统一部署,积极落实中欧、中法、中泰等地理标志保护方面的协定、协议,参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地理标志保护国际合作。在这里,我想专门介绍一下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这是我国签订的第一个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标志双边条约。截至目前,中欧双方累计实现244个产品的互认互保,有效扩大了我国地理标志的国际影响力。
最近,中欧第二批清单互认工作又取得新进展。2022年12月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公告,依法受理了来自欧盟的175个地理标志保护申请,覆盖了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德国、希腊等22个欧盟成员国,产品类别集中在葡萄酒、烈酒、肉制品、奶制品和橄榄油等5大类别上,占清单总数的90.9%。同日,欧盟委员会也发布公告,受理了我国的金华火腿、太平猴魁茶、富平柿饼、泸州老窖酒、涪陵榨菜、宁夏枸杞等175个地理标志的申请,产品类别覆盖了酒类、调味品、茶叶、肉制品、中药材、手工艺品、水果等。
至此,中欧双方顺利完成了350个产品清单公示工作。两批清单覆盖了中欧双方特色鲜明、家喻户晓的地理标志品类,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实施工作也进入了新阶段。预计“十四五”末,中欧双方地理标志互认互保的规模将稳步扩大到550个左右。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实施将造福双方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相关企业开拓市场,带动地理标志产品进出口,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会同相关部门,不断深化地理标志对外开放与合作,优化地理标志保护政策措施,严格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推动地理标志保护的制度规则更加完善,也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刚刚介绍了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方面的总体数据情况。请问,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方面还有哪些进展?谢谢。
胡文辉:
谢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刚才我在前面简单介绍了一下数据方面的情况,下面我就你关心的问题再做一些介绍。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会同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通过一系列知识产权金融举措,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刚才我也讲到,截至去年年底,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达到4868.8亿元,同比增长57.1%,首次超过4000亿元,惠及了企业2.6万家,同比增长65.5%,其中70.5%的企业是中小微企业。此外,沪深两地交易所累计成功发行86单知识产权的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达到216亿元,进一步丰富了市场主体的融资渠道。中国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实践也受到了国际关注。前不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也与我们共同编制了知识产权金融国家报告,报告将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证券化这些方面的有益经验和突出成效。具体而言,我们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政策措施不断深化。我们联合银保监会等部门指导地方完善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机制,“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和质物处置机制”这项工作被列入到国务院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清单,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复制推广。我们联合财政部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联合人民银行等部门制定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工作举措,相关文件均将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作为重要内容。我们会同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遴选了首批质押融资及保险的典型案例。
二是政银合作持续加强。我们会同中国银行开展商标质押助力餐饮、文旅等重点行业纾困“知惠行”专项行动,组织银企对接活动数百场,参与企业近万家。深化与人保财险等保险公司的战略合作,形成22款知识产权保险产品,截至2022年年底,累计为2.8万家企业的4.6万件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提供了超过1100亿元的保险保障。
三是相关服务更加便利。我们联合银保监会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专利权质押登记线上全流程无纸化办理的试点,在线审查周期已经压缩到了1个工作日。会同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研究制定《专利评估指引》国家标准,连续两年发布专利实施许可使用费统计数据,为金融活动中科学评估知识产权价值提供方法指引和数据参考。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化部门协同和政银合作,完善政策、优化服务,不断提高知识产权金融的普惠度和惠及面,切实发挥助企纾困的作用,支持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谢谢。
寿小丽:
谢谢胡文辉副局长,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