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head-wb.png
        简体| 繁体| 无障碍

        【中国水利报】打造南水北调幸福长渠 描绘国家水网世纪画卷

        天河沃野通南北,千里水脉惠民生。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从全面建成通水到全面发挥综合效益,再到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0年10月23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水北调集团”)成立。两年来,南水北调集团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着力建设安全工程、民生工程、战略工程、绿色工程、科技工程,全力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

          安全工程 责任至上

          2021年盛夏,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河北段工程遭遇极端强降雨,郑州地区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工程告急的消息在工作群不断刷新……面对暴雨洪水严峻考验,南水北调集团按照水利部工作部署,全力以赴做好工程防汛抢险救灾工作。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蒋旭光率领领导干部冲在一线,河南、河北段干部职工全员在岗排查风险,协同地方抢险救灾,坚守在工程急难险重部位,筑起了一道道钢铁防线。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近8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定不移把“三个安全”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系、监督体系,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的南水北调安全防御体系。南水北调各单位提早预警、主动布防,严格落实“四预”措施,科学做好各项应急处置,经受住了一次次特大暴雨、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考验,圆满完成了历年汛期、冰期特殊时期以及冬奥会、冬残奥会、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期安全输水工作,工程安全平稳运行,供水量持续增长,水质稳定达标。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连续近8年不间断运行。截至2022年9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安全运行2849天,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567亿立方米。

          民生工程 利民惠民

          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推进南水北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受水区供水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东线各受水城市供水保证率从最低不足80%提高到97%以上,中线各受水城市供水保证率从最低不足75%提高到95%以上。

          南水北调水占北京市城区供水的7成以上,天津主城区供水基本全部为南水北调水,河南省11个省辖市用上南水,其中,郑州中心城区90%以上居民生活用水为南水,基本告别饮用黄河水的历史。河北省沧州、衡水、邯郸等地区,500多万群众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历史。

          近期,为应对重大旱情,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助力沿线抗旱调水,宝应站和淮安四站开足马力,调水超13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沿线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南水北调工程效益不断彰显,沿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着增强。南水北调工程已成为人民满意、百姓称赞的幸福渠。

          战略工程 保障发展

          在南水的滋养下,新城雄安拔节生长。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雄安新区供水6699万立方米,为雄安新区建设以及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提供了优质水资源保障。

          源源不断的新增优质水资源,挖掘和释放受水区优势经济资源要素潜力,实现了南北之间各类经济资源要素的畅通流动、优势互补,助力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2022年7月7日,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开工,吹响了全面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的铮铮号角。引江补汉工程将南水北调工程与三峡工程两大“国之重器”紧密相连,进一步打通长江向北方输水新通道,促进中线工程效益发挥,提高中线工程供水保证率,缓解汉江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改善汉江流域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减弱和汉江中下游水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集团积极协调推动参与总体规划评估、后续工程规划设计和有关重大专题研究,根据东、中、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安排,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一流业绩。

          绿色工程 人水和谐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底色。2022年4月28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助力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责任面积40745公顷,相当于5.7万个标准足球场大小。通过与地方规划深度结合,昔日一些弃渣场化身为当地知名的景观公园。

          在焦作城区,以中线总干渠为依托,一个约10公里长的开放式带状生态公园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焦作市的水环境和水生态;在雄安新区,中线一期工程向白洋淀及其上游河道生态补水8亿立方米,使白洋淀水质从劣Ⅴ类水整体提升至Ⅲ类水。

          南水北调集团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生态环保和治污工作新模式,强化水源区和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深入开展后续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妥善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的关系;一方面加大生态补水力度,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沿线河湖生态补水超90亿立方米,仅2021年就实施生态补水近20亿立方米,是年度计划的3倍多。瀑河、南拒马河、大清河、永定河、白洋淀等再现碧波荡漾、水鸟翻飞的生态盛景,游人如织,人水和谐。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区水位持续40年下降后,止跌回升,2021年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深层承压水较2018年平均回升1.89米、4.65米。

          科技工程 创新引领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过程中,破解了新老混凝土结合、高填方深挖方施工、膨胀土处理,以及复杂地质条件下穿黄隧洞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等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关,取得了工程建设领域举世瞩目的成就。

          坚持科技创新是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引江补汉工程采用深埋隧洞输水,是我国在建长度最长、洞径最大、一次性投入超大直径TBM设备最多、洞挖工程量最大、引流量最大、综合难度最高的长距离引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集团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围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和国家水网建设加大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努力建设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技术自主可控能力。南水北调工程正向着智慧化、数字化发展方向大步迈进。

          新征程上,南水北调集团将继续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三个事关”,坚定“志建南水北调、构筑国家水网”的初心使命,聚焦主责主业,大力实施“通脉、联网、强链”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奋力绘好国家水网这一世纪画卷。

                相关文档:

        附件: